汽车行业色差有什么标准?如何检测汽车色差?为了规范汽车外观色差管理,不同的企业汽车色差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想要查看汽车色差是否满足标准,就需要使用专业的颜色检测仪器。
汽车行业色差标准:
测定涂膜颜色一般方法是按《GB9761—88色漆和清漆的目视比色》的规定,将试样与标准同时制板,在相同的条件下施工、干燥后,在天然散射光线下目测检查,如试样与标准样颜色无显著区别,即认为符合技术容差范围。也可以将试样制板后,与标准色卡进行比较,或在比色箱CIE标准D65的人造日光照射下比较,以适合用户的需要。
另外,为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国家标准《GB11186.1.2—89漆膜颜色的测量方法》规定用光谱光度计、滤光光谱光度计和刺激值色度计测定涂膜颜色方法,即可通称的光电色差仪来对颜色进行定量测定,以把人们对颜色的感觉用数字表达出来。
可以看到,色差方面没有明确的界定,外资油漆企业色差控制的比较严,一般的油漆色差值是控制在0.3-0.5%(一般色卡的生产商的色差值也就控制在0.5%)。
汽车色差检测方法:
对于汽车外饰部件的颜色,业界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规定。该标准规定了车身及车辆外部装饰件颜色及外观的评价方法、测量条件及颜色偏差的要求。适用于对车身及车辆外部装饰件(如:前、后保险杠、雾灯外框、牵引钩盖、前牌照板、油箱加注口门、左、右后视镜等。)的颜色及外观评价。
主要侧重于主要侧重于以下项目:目视、手感(遮盖不良、气泡、麻点、凹坑、起皱、破裂、漆点、抛光影、滴漆及流挂)、色差、光泽、桔皮等。
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标准光源箱进行目视检测,然后结合色差仪,光泽度仪得出更加精准的色差、光泽度数据。
检测色差通常用色差仪,不同价位和档次的色差仪检测的精度也各不相同。
通常情况下,如果专业的考核员评价色差满足要求,即没有可视明显色差时,一般不需要进行仪器测量。只有当目视存在色差时,才需要借助仪器来分析存在匹配关系的各个零件各自的颜色偏差情况。当然,基于大数据记录、统计与分析,有规划的测量也是有必要的。
(注:通常当人眼可以区分出两个样件的色差时,ΔE不会很大,也许就1-2的差距。另外,在不同条件下如观测角度、情绪影响等,人对于颜色的感觉也会有差异。)
有些主机厂会直接用ΔE的值作为颜色是否合格的判断依据。有的以0.8为限值,有的以1.2为限值,有的甚至不大于1.5就可以接受,各有不同。也有的企业对于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可视区域,色差的要求各不相同。
对于色差的考核,目前通常是在标准的灯光间内,在一定的距离(通常是1m-1.5m),通过要求的几个固定角度(例如-20°、0°、30°)进行目视观察,这是因为同种颜色在不同角度的感知是有差异的。
汽车色差管理流程:
1、涂装厂对汽车车身进行喷涂;质量部成品检验处对外饰涂装件进行入厂检验。
2、质量部过程检验处对涂装厂车身进行色差判定,若判定合格即送入总装车间,若不合格则需进行重新喷涂;质量部成品检验处对外饰涂装件进行色差判定,若判定合格即送入总装车间,若不合格则需要求外饰件生产单位重新送件进行入厂检验。
3、质量部过程检验处对装配好的整车进行车身与外饰涂装件匹配色差判定,若判定合格即结束整个判定流程,若不合格则提交给色差控制小组。
4、色差控制小组对整车的外观色差接受情况进行判定,并将判定结果告知采购部STA。当判定结果为合格时,结束整个判定流程,若不合格则进入下一步。
5、当色差控制小组判定结果为不合格,采购部STA需通知外饰件生产单位重新制作外饰涂装件,并全面负责外饰件色差问题;同时将重新制作的外饰涂装件提交给色差控制小组进行判定,重新进入上一步骤工作程序。
注:在车身与外饰涂装件匹配时出现色差时,若因外饰件颜色超出标准色板色差范围引起的色差,由外饰件生产单位承担相关整改费用;若因车身颜色超出标准色板色差范围而外饰件不超差引起的色差,由车身涂装厂承担相关整改费用,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若外饰件及车身颜色均不超出标准色板色差范围,但仍出现车身与外饰涂装件匹配色差时,由公司承担相关整改费用。以上无论哪种情况,外饰件生产单位需以车身颜色为基准,无条件配合对外饰件进行整改。
以上就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汽车行业色差标准要求是什么”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汽车色差知识的用户,可以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