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显色性与显色指数?显色性是表征在光源下物体颜色对人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而显色指数是待测光源下物体呈现的颜色与参照光源下物体所呈现颜色相符合程度的度量。那么,显色性与显色指数什么关系?光源显色性怎么评价?本文为大家做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光源的显色性是指光源对它照射的物体颜色的影响作用,光源对被照物体颜色的显现性质称为光源的显色性。光源显色性的优劣以显色指数来定量评价,显色指数是指在被测光源照射下物体的颜色与日光参照光源照射下该物体的颜色符合的程度。显色指数越高,光源的显色性就越好,颜色失真越小,在需要正确辨认颜色的场所,应采用显色指数高的光源,如白炽灯、日光色荧光灯等。
显色指数是表示光源显色性的,一般用平均显色指数Ra来表示。确定显色指数Ra,有必要先确立与自然光近似的标准光源(光的性质与亮度不随天气和时间而改变),然后再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的从中间色的红到紫的8个为1组的色式样作为标准色,在标准光源和被测试光源下做比较,色差越小则表明被测光源颜色的显色性越好。当色差等于0时,Ra值为100,表明被照物体在被测试光源下显示出来的颜色与在标准光源下一致。
标准颜色在标准光源照射下,显色指数为100。物体在某种光源照射下,当Ra≥80时,显色性为优良;Ra=79~50时,显色性为一般;Ra<50时,显色性为差。白炽灯的理论显色指数为100,但实际生活中的白炽灯种类繁多,应用也不同,所以其Ra值不是完全一致的,只能说是接近100,是显色性最好的灯具。太阳光和火光的自然光属于标准光源,所以一般显色指数Ra为100或接近此值。
当光源光谱中很少或缺乏物体在基准光源下所反射的主波时,会使颜色产生明显的色差。色差程度越大,光源对该色的显色性越差。显色指数是目前定义光源显色性的普遍评价方法。
例如,用8种彩度中等的标准色样来检验,比较在测试光源下与在同色温的基准下的偏离程度,以测量该光源的显色指数,取平均偏差值Ra为20~100,以100为最高,平均色差越大,Ra值越低。Ra低于20的光源通常不适于一般用途。显色指数的用途见下表。
白炽灯的理论显色指数为100,但实际生活中的白炽灯种类繁多,应用也不同,所以其Ra值不是完全一致的,只能说是接近100,但却是显色性最好的灯具。各种灯具的Ra值如下表所示。
评价光源显色性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光谱带法,另一是试验色法。前者将待测光源的可见光部分的光谱功率分布分割成8~10个波带,并逐一与显色性好的基准光源相比较,由此来判断显色性的好坏;后者规定适当数目的物体色作为试验色,从待测光源和基准光源分别照明时产生的色度差别,定量地测出待测光源的显色性。CIE在1948年曾推荐过光谱带法,至1955年才成立了显色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以各国的研究为基础,规定试验色法为评价光源显色性的基本方法,并于1965年正式颁布。CIE于1974年又对其作了修订。在对该方法进行介绍之前,先对试验色、人眼的色适应现象、基准光源等加以说明。